首页
道家经典
道家人物
道家思想
道家故事
道教义理之学的特征与亮点
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吸吮中华民族的人文乳汁而产生发展。其义理之学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的内涵特质与表现特色。 一、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道教以道为根基,具有很强融摄性。它凝聚了我国古代诸子百家文化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因素,营构成为五大部类的多元义理体系,鲜明地显现出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联。 道教肇始于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传播太平之道,正式完成于东汉顺帝时沛人张道陵在鹄鸣山创立天师道(五斗米道)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道教七十二福地
皇井——在温州横阳县,真人鲍察所治处。 烂柯山——在卫州信安县,王质先生隐处。 勒溪——在建州建阳县东,是孔子遗砚之所。 龙虎山——在信州贵溪县,仙人张巨君主之。 灵山——在信州上饶县北,墨真人治之。 泉源——在罗浮山中,仙人华子期治之。 金精山——在虔州虔化县,仇季子治之。 阁皂山——在吉州新淦县,郭真人所治处。 始丰山——在洪州丰城县,尹真人所治之地。 逍遥山——在洪州南昌县,徐真人治之地。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道家采和强壮功的方式
1.采 (1)练 功者,初练时,先要选好练功场地。其法:两脚排开外八字式站立,两脚尖相距九寸,两脚跟相距五寸之间,站立端正,不可歪斜弯腰、曲背挺肚、仰胸闷头。两手 自然垂下,两目向前平视一丈之地,立稳之后,将浊气吐出,然后口唇密闭,舌抵上腭,心神安定,用神吸气,将两手缓缓向前提起平肩,分开十字式伸直,手心向 前,端立站定,稳一稳息,再将两手缓缓垂降下来,复归原样站立,为初步动作。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道家睡丹功诀
一、睡丹总诀:心息相依,大定真空。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(1880-1969)最钦仰陈抟(希夷)一派丹法,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“守中抱一,心息相依”八个字,确是真知灼见。张三丰在《道言浅近》中说:“凝神调息,调息凝神,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,须一片做去,分层次而不断乃可。”徐海印在《天乐集》中也说:“昔以因缘,得遇汪师(汪东亭),指示心息相依法门,方知玄宗确有真传。”李涵虚在《道窍谈》中也讲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道家哲学对现代医学的启示
葛荣晋 一、现代医学模式转型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,由于现代社会和医学实践的长足进展,使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变化。比如中国在20世纪前半叶,居于前四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、急性传染病、结核病和消化系统疾病,死亡率最高的也是这四种疾病;20世纪后半叶,居于头四位的疾病则是脑血管病、心脏病、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,死亡率最高的也是这四种疾病。由于中国和世界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变化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道家养生有四宝 强本固肾身体好
中国古代养生术多源于道家,民间广为传承的握固、叩齿、咽津、鸣天鼓四法,被合称为“道家养生四宝”,常做可强本固肾,延年益寿。 道家养生 握固 “握固”,是道家养生的常用手式,晋朝名士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即倡导“握固守一”。具体方法是将大拇指扣在手心,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,然后弯曲其余四指,稍稍用力,将大拇指握牢,如握宝贝一般。古人认为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、收藏精气,可使气血布散,辟邪防疾。 叩齿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道在当下人就在道当中
“道”是宇宙万有的根源,天地的母亲,生命的依据,一切的开始,她创造、安排着宇宙万物的运作和变化。 老子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这样描述“道”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廖兮,独立而不改,可以为天地母,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,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”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:有一种由混沌构成的虚空妙有,在苍天和大地产生之前就固有而存在,它就像那无形的丝绣一样纵横而交错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这些地方人口为什么外流10多个省份人口流失数量超过200万一些省份持续人口净流出
农村空心化、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、黑龙江连续多年人口净流出……近年来,我国人口流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。造成这一轮人口迁徙的原因是什么?人口流动提速,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?该如何引导人口有序、良性流动?如何确保这一过程中民生改善不打折扣? ——编者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土,到他乡落地生根。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,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,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踏罡步斗与斋醮科仪中的歌舞乐有怎样的联系
踏罡步斗,又称踏禹步(禹步,相传为三皇五帝之一的夏禹所创),意指在举行斋醮科仪时礼拜星宿天真、召请神灵的一种特定仪式。 踏罡步斗,也就是在数尺见方的醮坛之上,高功脚穿云靴,随着道乐、经词,沉思九天,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,九宫八卦之图礼拜十方,以召神遣将。此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时在七星坛上,身着法衣、披发仗剑、冼足登坛、踏罡步斗,口诵真经宝号一样。均需按照醮坛威仪如法如仪的举行。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试论雷思齐的道教易思想
雷思齐,字齐贤,江西临川人。宋亡后,去儒服,称黄冠,独居空山之中,致力于道教理论研究,人称“空山先生”。曾著《老子本义》、《庄子旨义》、《和陶诗》及《易图通变》、《易筮通变》等书,为当时学界所敬仰。二十六代天师张宗演曾礼请雷思齐为龙虎山玄学讲师,著名高道吴全节由此得为其门下。雷思齐所著之书,大多已佚。唯《易图通变》、《易筮通变》两书,保存在今《正统道藏》太玄部若字号中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试论道家思想对禅宗心性论的影响
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、佛、道三家思想中,心性论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三家心性论既各有特点又相互关联,要厘清其中一家的心性论思想都不能不关注其他两家,道、儒二家作为中国本土文化,心性论思想自然有很紧密的联系,佛教作为外来宗教、外来文化,在思想、哲理、语言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和中土都有差异,但印度和中国同属东方大国,又有很多共通的思想意识。佛教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首先是梵僧来华传译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论道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
摘要:无论从神明对象看,还是从仪式、载体看,道教对民间信仰都具有巨大影响。事实上,道教已融入民间信仰生活,这既是华族社会移民习俗延续的结果,也是中华民族包容文化的精神结晶。以道教为大宗的民间信仰,表现出浓烈的寻根意识,成为民间社会相互联系的文化纽带,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区的作用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道教本来就主张“和谐”,这种和谐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。 关键词:道教;;民间信仰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论王安石学派的老学思想 刘固盛
刘固盛 宋元之际著名的道教学者杜道坚在《玄经原旨发挥》一书中说:“道与世降,时有不同,注者多随时代所尚,各自其成心而师之。故汉人注者为‘汉老子’,晋人注者为‘晋老子’,唐人、宋人注者为‘唐老子’、‘宋老子’。”这里说到了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,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“老子”,也就是说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人们可以根据、道德、思想领域的时代需要,不断地对《老子》作出新的解释。到了宋代,在儒、道
道家经典
2024-12-31
0
首页
上一页
1
...
4
5
6
...
8
下一页
尾页
随便看看
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中的养生术
0
高师宁城市化与宗教
0
高丽道观福源宫考
0
马克斯主义宗教观研究
0
饭后10症状要当心
0
推荐排行
阅读排行
饭后10症状要当心
0
飲食以時道教飲食觀摭談之二 黃永鋒
0
颜真卿记录的道教史迹 王宗昱
0
革新开拓道教才能走向复兴 当代道教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
0
青海省道教协会会长喇宗静道长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