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道家经典
道家人物
道家思想
道家故事
金母称瑶池金母就是西王母
金母 - 金母信仰金母又称瑶池金母,就是西王母,民间常称王母娘娘。西王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重要的神灵。她最初出现的文献,是《山海经》。汉代,她的地位已经有所升高,而且与神仙信仰联系在一起。在汉代的道家著作《淮南子》中提到,羿向西王母求来不死之药,却被他的夫人嫦娥窃取,吃下去之後,飞到月亮上。因此她与长生不老的向往发生了紧密的联系。汉代的铜镜上,有时出现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形象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重新定位主体2014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动向
近年来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体上处于旧的热点逐渐消失,而新的热点尚未形成的转换时期。在新现象与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新的历史时期,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,解释与指导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,这是中西方学者共同面临的大问题。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,我们发现2014年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了某种活跃态势。从各类哲学前沿问题表现出的特征看,哲学思考开始把目光转向人自身,套用一句杰姆逊的话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教阴神六丁
道教认为六丁(丁卯、丁巳、丁未、丁酉、丁亥、丁丑)为阴神,为天帝所役使;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,以供驱使。 出处 《后汉书·梁节王畅传》:“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。” 李贤注:“六丁,谓六甲中丁神也。若甲子旬中,则丁卯为神,甲寅旬中,则丁巳为神之类也。役使之法,先斋戒,然后其神至,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。”参阅《无上九霄雷霆玉经》、《灵宝六丁秘法》。 唐陈陶《步虚引》:“赤城门闭六丁直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教诗词全真七子入道诗 王重阳赠七子
丘处机:细密金鳞戏碧流,能寻香饵会吞钩。被余缓缓收纶线,拽入蓬莱永自由。 马钰:掷下金钩恰一年,方吞香饵任纶牵。玉京山上为鹏化,随我扶摇入洞天。 谭处端:超出阴阳造化关,一心向道莫回还。清虚本是真仙路,只要安居养内颜。 刘处玄:钓罢归来又见鳌,也知有分列仙曹。鸣榔相笑知余意,跃出洪波万丈高。 郝大通:口爱郝公通上古,口谈心甲神仙路。足间翠雾接来时,日要先生清净句。 孙不二:分梨十化是前年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教的财神
中国古时并无财神,财神信仰的出现,表明商品经济的发展。中国民间历史上出现财神有:比干、赵公明、关公、柴荣、五显财神、何五路、陈人顾希冯之五子、财公财母、和合仙官、利市仙官、文昌帝君、活财神沈万三、以及财神使者。就道教信仰来说,要属武财神赵公明和文财神比干了。也有信仰关帝以及上述其他的神祗为财神的,在教内,则普遍认为财神当为赵公明。 财神又称赵公元帅,赵玄坛。中国古代民间信奉的司财之神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教的善恶承负观是怎样的
在上古时期,古代先民就对天、地有了崇拜和信仰,并相信天地出现的异常变化,都是对人类善恶报应的必然反映,并因此形成了“天人感应”之说。“感应”:即有感(指行为),必有应(指结果)。感与应,也就是承与负的关系。“承负”者,如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;前人作恶,子孙遭殃。即有所做(行为),必有所获(结果)一样。通俗的来说也就是“因”与“果”的关系。 春秋时期,老子在他所著的《道德经》中明确指出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教炼丹思想是在什么意识下产生的
据《史记》等载:黄帝曾铸鼎于荆山,并在那里炼制丹砂,进而提炼出“黄金”,道教的炼丹思想从此萌发。而道教对科学的探索则是从老子所提出的“道”,以及对宇宙本源的思考开始的。可以说:道教的一切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也是在这一思维下产生并发展的。 道教炼丹,源于对“黄老”的崇拜,以及“神仙信仰”。进而提出,通过自己,亦可“长生久视”、“得道成仙”。基于此,方士们或筑基炼丹,或修行悟道。随着社会、时代的发展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教主要神仙三茅真君
转播到腾讯微博 三茅真君,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、茅固、茅衷三兄弟,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。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、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。 据《梁书·陶弘景传》载:句容之句曲山,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,名曰金坛华阳之天,周围一百五十里。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,来此掌山,固谓之茅山。他们大约是汉景帝时候(前156-前140年)的人。 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。大茅君茅盈,字申叔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德经让人生返归质朴以无为顺其自然
一、 如果一个人需要用道德去约束的时候,说明他已经失去道德的原则了,就像需要用法律去制裁一个人一样,说明他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。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能够符合某一种标准,是内心不存在标准的界限,因为他不需要用标准去衡量。 就像鱼在水中从来不觉得水的重要,人在空气之中从来不觉得空气的重要。 如果有一天,一个人需要衡量空气指数以及空气之中的氧气含量,说明空气已经稀薄到无法供应人的身体正常机能。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德经自知自胜自爱
作者 :儒风君 编辑:紫云散文阁 图片:网络 人最大的敌人,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 自知者明,自胜者强,自爱者乐。 学会与自己相处,才能过好这一生。 1 自 知 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 人这一生,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。 想要认识世界、了解他人,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。 人贵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能干什么,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。 自己不懂的,就不要装懂,自己无法掌控的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德经精选8则常读常悟才能参透出其中真谛
什么是道,什么是德?老子那里的道德二字与我们后世所理解的还是有很大区别。在老子那里,道者,规律也、大道也、自然也。也就是说,道经是老子对于大道的描述,而德是老子大道哲学所衍生出的世界观和方。《道德经》精选8则,常读常悟,才能参透出其中真谛。 一、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;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 能像珍贵自身一样珍贵天下的人,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;能像爱惜自身一样爱惜天下的人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德经最经典的5句话大道至简领悟透了受益一生
“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”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,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,甚至都不知道出自于哪里。作为中国人,没看过《道德经》是我们的损失,国外人都已经将《道德经》捧上了天,一大批外国普通网友被《道德经》中 上善若水 、 无为而治 等大道至简的言语深深吸引,甚至经常在网上就此展开热烈讨论。根据统计数据则显示, 《道德经》的世界发行量已经超越《圣经》 。 在科技发展迅速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道德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
在我们的印象里,似乎儒家就是入世的哲学,讲求的,是“ 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 。” 他们有着社会的责任感,有一种“舍我其谁”的气概,有一种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大义凛然。 说起道家,我们便下意识地,认为他们是消极的、是避世的,“ 不敢为天下先 ”、“ 为无为、事无事、味无味 ”、“ 夫唯不争 ”,看起来都是讲求一种退让的哲学,一种自我保全的哲学。 然而,道家果真是如此消极的吗?
道家思想
2024-12-31
0
首页
1
2
3
4
...
8
下一页
尾页
随便看看
智者除心不除事是何意庄子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之则豁然开朗
0
庄子诚信不足者必伤人伤己
0
庄子让心修到简单之境使身安于应安之处
0
庄子生气干什么教你把气还回去
0
庄子无用的诗意即无用乃大用
0
推荐排行
阅读排行
庄子无用的诗意即无用乃大用
0
庄子养生主篇二养生之道适时应务
0
庄子全文和翻译的概论
0
宗教与中国文化道教少私寡欲理念的现代启示
0
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老子的道德经道出了成功的真谛
0